古代的一日三餐是從哪朝開始

來源:生活大全幫 3.11W

古代的一日三餐是從哪朝開始

一日三餐源自漢代,也是從漢代時期開始普及。漢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

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牀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説,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進餐。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説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