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發源地

來源:生活大全幫 3.01W

回族發源地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現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泉州、杭州、揚州及長安等城市定居。

他們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並建立公共墓地。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視為回回民族的先民。

13世紀初葉蒙古西征,西遼破滅。葱嶺東喀什噶爾等地信仰伊斯蘭教的回紇(回鶻)人的後裔,同葱嶺西的中亞及波斯;阿拉伯廣大地區不同民族的穆斯林,大批被簽發或自動遷徙到東方來。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佈在中國的西北、中原及江南、雲南等地區,被稱為回回人,成為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部分。大批色目人來到中原定居,為了實行對中原地區長久有效的統治,他們強令中原人移風易俗,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原人就此被同化了。

後來,他們也以回回自稱,是形成回族的主要部分。元代到明代前期,回回人中包含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回紇(回鶻)人的後裔,他們同當時高昌及河西一帶仍信仰佛教的畏兀兒人相區別,明中葉以後,維吾爾族普遍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當維吾爾人遷到內地之後,自然地漸漸同化於回回之中。

元、明以來,不少蒙古貴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逐漸同化於回回之中。明代哈密地區的哈剌灰人,原是蒙古人,正德(1506~1521)以後由哈密遷到肅州,到萬曆年間已經不食豬肉,與回回同俗。這些習俗信仰都改變的民族,就被聚合在一起,統稱為回族,這也是現代回族人的起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