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徵的百科

李世民臨死前對魏徵説的話
應該是唐太宗在魏徵死後對眾臣説的話,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已去,吾失一鏡矣。”白話文就是“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以人作為鏡子,可...
魏徵屬於三省中哪一個職位
魏徵是侍中,為門下省長官,正三品,宰相職。魏徽就是魏徵,古代徽通徵,字玄成。漢族,鉅鹿郡人,一説邢台市鉅鹿縣人,一説是河北省邯鄲市館陶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宰相、封鄭國公,諡文貞,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涇河老龍為什麼被魏徵斬頭
涇河老龍被魏徵斬頭的原因如下:據《西遊記》裏説,涇河老龍在行雲布雨時,沒有按照玉皇大帝的旨意辦事,擅自改變降雨時辰和降雨數量,結果違犯了天條。玉帝盛怒之下,下旨讓唐朝宰相魏徵第二天午時將老龍君斬首。涇河老龍急中生...
關於魏徵的故事及傳説
大業十三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唐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同年九月,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武德四年,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武德五年,劉黑闥勾...
魏徵的名言有哪些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縱橫計不成,慷慨志猶存。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
魏徵怎麼死的
魏徵於貞觀十七年病死在家中。貞觀十七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為此廢朝五天。並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李世民下詔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簡樸樸素,豪華的葬禮不是亡者之志為由拒絕...
魏徵斬蛇的故事
貞觀年間,唐都長安連年旱災,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點雨水。有一個叫鬼谷子仙師的人算定第二天午時三刻有雨,城內三點,城外七點。掌雨的金角老龍不信,與鬼谷子仙師打賭,他回府打開風雨薄查看,次日果真...
唐太宗在魏徵死的時候曾説什麼
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説: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魏徵一般指魏徵,魏徵,字玄成,鉅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
魏徵的名人名言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縱橫計不成,慷慨志猶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學問欲博,而行已欲敦。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
求魏徵簡介
魏徵,字玄成。唐鉅鹿,今河北鉅鹿縣人,又説晉州市或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
唐太宗和魏徵的關係
唐太宗把魏徵比作鏡子,是因為魏徵是一個諍臣,從來都是直諫無懼,據理力爭。唐太宗很怕他,因為很多時候在他面前沒面子,唐太宗很煩他,因為只要他提的意見和建議唐太宗不採納,他就反覆提,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可是,唐太宗也絕對離不...
魏徵的經典語錄
學問欲博,而行已欲敦。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縱橫計不成,慷慨志猶存。縱橫計不就...
歷史上像魏徵這樣的人還有誰
1、薛廣德:薛廣德,西漢經學家。字長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魯《詩》教授,彭城龔勝、武原龔舍並從之受學。宣帝時,蕭望之薦其經行,為博士,參與石渠講論。遷諫大夫、御史大夫,敢於直言諫諍。元帝欲御樓船,廣德脱帽勸諫,...
魏徵斬龍在歷史上有沒有這事
魏徵,是我國唐朝時候非常有名的人,他在為臣之道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對政治的穩定也是一個定心丸,他的種種偉大事蹟不僅在當時敲着重要的警鐘,促進着國家的繁榮昌盛,而且對現代的作用也是影響深遠,所以魏徵的故事震撼古今。...
唐朝魏徵是何人物
魏徵字玄成,唐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鉅鹿人,祖籍為四川省廣元劍閣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隋大業末年,魏徵被隋武陽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元寶...
李世民畏魏徵的譯文
《李世民畏魏徵》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作《資治通鑑》中的一篇散文。文章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的一段故事。魏徵的樣貌雖不超過一般人,卻有膽識謀略,善於讓皇帝回心轉意。魏徵總是觸犯龍顏當面直言規勸;有時皇上...
魏徵名言 魏徵名言推薦
魏徵名言如下。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2、地窪下,經典語句,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3、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4、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5、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李世民為什麼要砸掉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和魏徵,一直被看做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魏徵活着的時候,唐太宗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變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
魏徵在唐朝時是什麼官
魏徵,字玄成,在唐朝時是宰相,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葬禮從簡。同...
魏徵是一個怎樣的人
魏徵:生於580年,逝於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葬...
魏徵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績呢
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徵的功績:1、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
唐朝魏徵是什麼官
魏徵在唐朝時的官職是鄭國公,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是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是《羣書治要》總編、《隋書》序論,《梁書》、《陳書》、《...
魏徵死後唐太宗説了什麼
魏徵病逝家中,唐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説:“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表現出了唐太宗對魏徵的逝去的悲傷與難過。...
魏徵進諫圖是誰畫的
閻立本(約601~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中國唐代畫家,官至宰相,漢族,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出身貴族。其...
魏徵的以人為鏡的內容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出自張昭遠著《舊唐書魏徵列傳》。意思是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