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昌齡的百科

王昌齡以什麼為名世
王昌齡以《出塞》《塞下曲》《從軍行》等詩篇聞名於世。王昌齡:生於698年,卒於757年。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又一説京兆長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
王昌齡的出塞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主題: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着安定的生活。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
王昌齡人稱是著名的什麼詩人
王昌齡人稱是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698到757年),字少伯,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
王昌齡是著名的什麼詩人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王昌齡的詩風和詩境最先影響的是中唐...
王昌齡與李白生平的關係
王昌齡與李白生平的關係:王昌齡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裏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
王昌齡世稱有之稱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世稱“七絕聖手”。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名言名句王昌齡的名句
1、明發不能寐,徒盈江上尊。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3、所見同袍者,相逢盡衰老。4、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5、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6、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7、答武陵太守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王昌齡被稱為什麼
王昌齡被稱為“詩家天子”,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
王昌齡是一位什麼詩人
王昌齡是邊塞派詩人,以高適、岑參和王昌齡為主,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王昌齡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説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
送十五舅王昌齡意思
《送十五舅》譯文:深林,秋水,天高氣爽,小船停泊在樹林的清陰之中。離別前的歡聚,時近黃昏,二人在水邊的浦口錢別,借酒消愁而離別之愁緒無窮無盡。夜深不散,寒露下落,草根間傳來昆蟲淒涼的悲鳴,更擾得行者和送者心煩意亂。《送十...
唐王昌齡出塞是什麼意思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慨歎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説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歎。第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
王昌齡故人稱什麼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名,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
王昌齡的詩句有哪些
《出塞二首·其一》、《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七首·其四》、《閨怨》、《採蓮曲》等等。王昌齡(698—757年),字少伯,幷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
王昌齡的出塞的意思
內容: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註釋:1、但使:只要。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
王昌齡被稱為詩什麼
王昌齡被稱為“詩家天子”,也被譽為“七絕聖手”。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其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昌齡”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
王昌齡説過什麼豪言壯語
1、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4、行路難,勸君酒,莫辭煩,美酒千...
王昌齡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1、王昌齡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2、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出塞中的飛將是誰
“飛將”指的是漢代將領李廣。原詩如下: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衞青如今...
王昌齡的代表作有哪些
《出塞》、《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長信宮詞》和《閨怨》。王昌齡(王江寧,698年—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他早年貧苦,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
王昌齡的出塞寫於什麼時候
這是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是王昌齡在27歲科考落第後去邊塞有感而發,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願景。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詩人在詩句中暗示,這裏的戰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是哪個季節
1、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2、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敍其事,點明愁...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別名王少伯,唐朝人,河東晉陽人,著名詩人,政治家。代表作品:《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長信宮詞》等。作品風格:語言精煉、意味渾厚。專長:擅於邊塞軍旅、閨怨、宮怨、送別。王昌齡生平簡介:1、開元十...
王昌齡的代表作
1、《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3、《塞下曲》: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
王昌齡出塞的主題
王昌齡《出塞》的主題:以描寫邊疆的軍旅生活與軍事行動為主,有一定的主關民族意識,因與其所處歷史時期及生存環境有關,間接的表達戰爭的殘酷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
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人稱為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峯,故人稱七絕聖手。王昌齡生於698年,死於757年,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