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舊稱

來源:生活大全幫 2.98W

壯族的舊稱

壯族的舊稱是僮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壯、布壯,原是壯族自稱。在漢文史書中譯寫為撞、徸等,讀音“壯”,最早見於宋代文獻中,明清時也稱為僮人、良人、土人。新中國成立後統一寫為僮。1965年10月12日,根據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並徵得壯族人民的同意,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為強壯的壯字。壯字有健康的意思,也不會誤讀。從此以後,僮族一律改寫為壯族。壯族除自稱布壯以外,還有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儂、布央、布曼、布饒、布傣等自稱。“布”,在壯語中是人的意思。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佈,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佈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