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對儒學的解讀是仰之彌高

來源:生活大全幫 2.26W

歷代對儒學的解讀是仰之彌高

歷來對儒學的解讀也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或言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或言齊家、治國、平天下;或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凡此等等,由於標舉過高,往往使人望而生畏,以為聖人難學,儒門難入。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有幾個學生給別人講課,人們都不願意聽,於是他們就跟王陽明反映這個情況。王陽明説:你們搬出一個聖人來講學,人們看到聖人來了,都害怕得走了,怎麼能講得通。可見,提到聖人二字就發怵,也是古已有之。

時至今日,儒學與當代的聯繫似乎已恍若前世今生。即使有,要麼是陽春白雪,純學術的探討,多半被束之高閣;要麼是下里巴人,解讀為知足常樂,適足使人意志消沉而已。然而,究孔子之真意,不過是如何快樂地做人而已。其所謂的聖人、賢人、仁者、成人等,是孔子所認為的理想人格,是人人所應努力的方向,並不是要人非達到不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