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要設立節度使的制度

來源:生活大全幫 3.6K

唐朝為什麼要設立節度使的制度

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 節度使一詞出現甚早,意為節制調度。

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北周及隋改稱總管。唐代稱都督。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並多省罷,唯軍事活動頻繁的地區尚存,以統州、縣、鎮戍。鎮戍是經常性的防禦據點,比較分散,兵力單弱,故每遇戰事發生,必須由朝廷派遣行軍總管統率出征或備禦。規模較大的戰役,又設置行軍元帥或行軍大總管統領諸總管。 唐高宗、武后時期,為了加強防禦力量和改變臨時徵調的困難,這類屯戍軍設置愈多,並逐漸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駐地和較大兵力的軍、鎮、守捉,各自置使。行軍大總管也逐漸演變成統率諸軍、鎮、守捉的大軍區軍事長官,於是長駐專任的節度使應時出現。節度使成為固定職銜是從睿宗景雲二年四月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開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