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昌龄的百科

王昌龄被称为诗什么
王昌龄被称为“诗家天子”,也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昌龄”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
王昌龄的代表作有什么
王昌龄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闺怨等。其中《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名句是什么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名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补充:1、这两句诗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王昌龄的出塞的意思
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别名王少伯,唐朝人,河东晋阳人,著名诗人,政治家。代表作品:《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等。作品风格:语言精炼、意味浑厚。专长:擅于边塞军旅、闺怨、宫怨、送别。王昌龄生平简介:1、开元十...
王昌龄的称呼有哪些
王昌龄的称呼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著有《王江宁集》六卷。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时间
这是一首唐代古诗,第一句点名了时间为杨花落尽时。这首古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写。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
从军行王昌龄的意思
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br><br>《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全诗意境苍凉,慷慨...
王昌龄的诗句有哪些
《出塞二首·其一》、《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七首·其四》、《闺怨》、《采莲曲》等等。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
王昌龄的代表作有哪些
《出塞》、《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和《闺怨》。王昌龄(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
王昌龄的出塞的写作背景是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
王昌龄长信秋词
原文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
从军行王昌龄意思
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
王昌龄为什么要写出塞
王昌龄写出塞时,当时唐朝的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早在武则天时期,契丹李尽忠反叛唐朝,攻占了营州。安西地区突厥猖狂,唐朝的安北都护府被迫南迁。开元年间,唐玄宗听取张说的建议,改革“府兵制”及土地政策,经过数年的战争,逐...
王昌龄是一位什么诗人
王昌龄是边塞派诗人,以高适、岑参和王昌龄为主,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
王昌龄李频刘禹锡分别是什么朝代
王昌龄、李频、刘禹锡都是唐朝的著名人物,具体如下:1、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
王昌龄的诗有哪些
王昌龄的诗有《出塞二首·其一》、《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七首·其四》、《闺怨》、《采莲曲》。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王维被称为什么
王昌龄被称七绝圣手,而王维被称为诗佛。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
王昌龄时谓什么
王昌龄时谓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
王昌龄出塞的主题
王昌龄《出塞》的主题: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
阎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有感而发而寄出自己的诗。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
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
1、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人)2、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3、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
出塞王昌龄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
王昌龄是怎样的人
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
王昌龄被称为什么
王昌龄被称为“诗家天子”,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
 1 2 3 下一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