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在古代稱為什麼

來源:生活大全幫 7.29K

15歲在古代稱為什麼

15歲在古代稱志學之年,女子稱及笄之年。

及笄之年出自《禮記·內則》,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古代年齡代稱:

1、襁褓:不滿週歲。

2、孩提:二三歲。

3、始齔(chen)七八歲。

4、總角:幼年的兒童,頭髮上綰成小髻髻。

5、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

6、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7、束髮:男子十六歲。

8、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

9、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所以主以“弱冠”代稱20歲,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