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起源

來源:生活大全幫 2W

家族的起源

家族,是指具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一個社會羣體,通常有幾代人。語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

我國古代,把始祖廟叫做“祖”,始祖之後歷代先人的廟叫做“宗祠”。我國曆朝歷代以及至今之宗法制奉行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享有建立、奉祀歷代宗廟的特權,被稱為“宗子”,他的弟兄們則被稱為“別子”、“支子”或“庶子”,仍屬於原有的家族,到曾孫的後代,已滿五代,古時奉行“五世而遷”,這時就要從宗子之族分出,作為一個家族的分支,另建祖廟。奉祀支子的廟叫做祖廟,標誌這一分支的始祖;支子的後代子孫另立宗廟,以標誌這一分支從哪裏來,那麼這同祖廟的一支就稱做“一族”。綜上所述,所謂家族,就是奉祀同一宗廟的家族分支,是以宗廟為中心聚集起來的人羣,它是以血統為標準劃分的。

熱門標籤